周星星的试验田

    • 关于我
  • 云南行 – 准备篇

    有段时间,B 站上非常流行蜜雪冰城主题曲改编的搞笑歌曲《红伞伞,白杆杆》,以诙谐的氛围调侃了吃菌子中毒的经历,刷到过几个。我们家的好奇宝宝自然不会免俗,听了几次就跟着学唱起来。而后又看过了一些 UP 去云南吃菌子这类的 vlog 视频,至此,悄悄在小朋友心里埋下了种子,一直说想要去云南看一看。后来她迷上了《大中华寻宝记》系列漫画,第一本是妻子准备的《浙江寻宝记》,而第二本,她毫不犹豫的选了《云南寻宝记》。

    今年又缝杭州小学的春假连着五一劳动节假期一起,按照去年的惯例(去了北京),自然还是想带她去看看世界。就这样,云南行提上了日程。

    路线规划阶段就碰到了第一个门槛,作为一个其实并没有出过几次门的旅游”爱好者”,对西南的情况确实不太熟悉,而且一上来就是一个省内多地穿梭的行程,于是在网上各种找资料,查攻略,看 vlog,也把经典的旅游参考书《孤独星球》的云南篇翻了出来,找了电子版放进手机,有空就随时看看。

    买机票是碰到的第二个门槛,拜杭州的春假所赐,也因为杭城毕竟也是一个热门的旅游目的地,所以杭州出发的航班都很贵,至少对于一个只买过廉航和折扣机票的我来说是如此。研究来研究去,最后和妻子商量的方案是往周围城市先高铁出发,搭乘那边城市的航班飞往昆明,这样一来,不仅票价比杭州直飞便宜,时间上也比从杭州坐高铁节省,可谓“双重节省”。这里不得不感叹祖国的发展速度之快是体现得淋漓尽致,放在 10 年前,我是肯定不敢做这样的行程规划的。

    第三是采购装备,虽然这个可能称不上门槛,但是也值得一记录,之前的手机已经跟随着我差不多六年了,想着这趟不再背负沉重的相机出门,所以干脆升级了一部拍摄还不错的一款新手机。然后也想着既然相机省了,就可以多个轻便的空中机位,又购买了一个轻便的大疆无人机。以及补充一块额外的手机电池,手机拍视频用的稳定器。那几天在小黄鱼上一一凑齐这些东西并当面交易的经历的时候,颇有一种让我产生了一遍《木兰辞》的既视感:
    百脑汇买手机,打铁关买飞机
    池华街买电池,西溪买稳定器
    脑子里面出来了这个谈不上是“诗”的自娱自乐的小作后,也让我在紧张准备中,多了一份对旅程的期待与热情。

    在数日的买票,预定,计划,准备之后,终于在春假的第一天,我们正式出发了。按照计划先搭乘 3 小时的动车,而后去当地机场换乘 3 小时的飞机。因为终于成行,我也稍稍放松了些,开始在路上一边读起了汪曾祺先生的《人间草木》,一边想象着春城的阳光和汽锅鸡。而小朋友第一次坐飞机,对云端的风景是充满了好奇,一会儿贴着舷窗找“棉花糖”,一会儿又兴奋的说看到了彩虹,还和后座的哈尼族小朋友聊成了好朋友,有了他们的童言童语,旅途也多了不少新鲜的乐趣。

    就这样,在这种热切的期待和小小的兴奋之中,我们的旅程从飞机在昆明长水机场的降落开始,正式开始了。

    2025-05-06 23:25 CST (1746545145)
  • 记录一次棍棒教育

    今天用戒尺惩戒了一次小朋友。

    事情很简单,当然了,小学二年级,事情也不可能难到哪里去。起因是小朋友没有及时的在课堂完成随堂作业,并且课后因为贪玩也没有去补完,导致对某个知识点理解错误,然后在晚上的家庭作业中暴露出来了问题。谎称是数学老师是这么说的,妻子向周围同学的家长求证后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总之,总结下来,主要是这些问题:

    1. 没有及时完成随堂作业,并谎称是不用交的作业
    2. 对于不理解的知识点,强搬出来这是数学老师说的来撑腰,尽管她自己都没发现自己坚持的点有非常明显的逻辑错误。

    一时气不过,一时上头,用了戒尺教训了一下小朋友,哇哇痛哭。实际上在戒尺划过空气的锐响的瞬间,其实我就已经后悔了,但是莫名的愤怒仍然在神经里劈啪作响,所以没有立即停手。

    我家的小朋友其实很爱哭,并且胆子也很小,害怕来自父母的严厉说教,所以在这种犯错被发现或者戳穿的时候就往往会找各种借口——其中也不乏能够被成年人一眼戳穿的完全站不住脚的稚嫩理由。有时候也的确真的可以说是哭笑不得。

    当然我也非常清楚,体罚肯定不是一个好办法,但是当下面对这种情景,发现我确实缺乏一个有效的能和小朋友沟通成功的有效的和谐办法,既能让她确实的改进问题,又能够不至于动用暴力,可能终究还是自己能力有限。

    小朋友哇哇哭个不停,大概持续了15分钟仍然没有明显停止,妻子在这时也有点不耐烦,就让她到阳台上去冷静。我想了想还是先转移她的注意力。在看了她喜欢的视频后,终于慢慢冷静了下来。在这个情况下也终于可以好好的再讲一开始想要说的道理。

    当下的小朋友其实是处在一个物质远比我们小时候要丰富——哪怕我们80后当时已经被称为是垮掉的一代了。但现在小朋友的精神却实际上远比我们小时候要紧绷的多。遥想我的童年,虽然谈不上是自己最爱的游戏自由,但是却有大把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可能是阅读,也可能是电视。也经常想能为她做些什么,但是各种压力却往往会让各种想法变成空白。而碰到像今天这样这种明确需要管教的事情出现后,也往往觉得自己确实在作为家长这个点上能力确实还严重不足。

    9 岁了,再过 9 岁她就也是成年了,时间真的过的太快。要是能永远凝固在还能抱着她在客厅里像飞机那样双臂张开的飞来飞去的时光里多好。

    这个想法不是第一次,也肯定不会是最后一次。而我所能做的好像也只有多多记录。

    唉,眼睛模糊了。

    2025-02-21 00:56 CST (1740070593)
  • 圣诞快乐

    没错,今天才是真正的圣诞节。

    今天南北各一架的下一代战机飞了,真的是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的高兴。在 B 站反复刷着这两架飞机的视频,刷着刷着泪水不自觉的出来了。

    遥想高中的时候和同桌曾经一起翻阅一本《第七舰队》的特刊杂志,对着上面大漂亮的帅气的战斗机,盾舰和航母哈滋哈滋流口水。如果我有机会能从当下穿越回20年前,告诉那时候的我自己,20年后中国也有三艘航母了,并且在下一代战机的研制进度上还超越了大漂亮了,那我是真的不敢信的。

    关于中国的民族自信心和对外关系,可以说我是类似于《读者》这样的杂志的受害者。高中时代受老师的影响,也有打发课间无聊时间的需要,和众多同学一样,也订阅了类似于《读者》,《视野》这样的文摘类型的杂志。所以没有少被上面的对国外加上了无比美好的光环的滤镜的文章荼毒。

    后面到了大学政治课,也有了所谓的一些自由主义的一些想法,当时特别反感必修的政治课——当然了,回想起来那位老师确实水平可能确实有点不太足,把一些其实正常的内容用过于谄媚的语气说出来的时候,那即使说的是正确的话,也很难让人真正的接受。

    再然后离开了学校参加工作,随着各种见识的提升,终于慢慢把自己的想法慢慢纠了过来。对国外的仰视也终于慢慢变成了平视。

    特别最近几年,疫情真的可以说是一次对国外巨大的祛魅。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完美的国家,但是至少我们这里确实走在逐步完善的路上。而这个逐步完善也并不是说就没有任何问题了,我们要做的是承认问题,解决问题,一味的拿一个并不存在的“灯塔”或者几乎被形容为陆上天国的“外国”来打压我们自己,以及贬损过去的努力,其实对问题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如果有机会让我通过时光机和 20 年前的那个怯弱的自己捎句话,我应该会说:耐心点,问题虽然很多,但解决的问题也不少,我们可以强大起来。

    最后,伟大的教员,圣诞快乐。

    2024-12-26 22:04 CST (1735221871)
  • 黑神话悟空

    黑神话悟空上个月发布了,这场跨越了四年的漫长等待终于迎来了一个高潮。

    而后这段时间,我也忙里偷闲的默默的投入了大概70多个小时的时间。但书到用时方恨少,发现自己真的想为这个游戏说点什么时,却觉得着实有点词穷。从游戏本身的角度而言,《黑神话:悟空》在技术和地图设计上都存在一些不小的瑕疵,但无可否认的是,这款游戏的画面、音乐、怪物设计,动作设计可以算都达到了业界的巅峰水平。只要硬件合适,用影视级来描述其画面绝不过分。配合上动人的音乐,营造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西游世界。尤其是与不少 BOSS 的战斗,可以说挑战的恰到好处,有难度,但是会激发出你想反复挑战的决心,乐此不彼。

    小朋友也很喜欢和我聊这个里面的一些东西,得益于其美轮美奂的真实画面,也很喜欢看我玩。最近对西游记的热情也更上了一层楼,之前给她买的西游记的少儿版也终于肯捧起来每晚翻上几页了,甚至还会在小区里面组织起那些比她小的小朋友一起扮演西游记中的故事,让我觉得颇为有趣。哦对了,她还很喜欢这里的往生咒 RAP,一段时间放学了都得听了再嘟囔几遍才过瘾。

    最后我于上个星期中秋回老家,众人皆已睡下的深夜,通关了这个游戏。在见到大圣残躯的那一刻,听着云宫迅音的现代重编曲版本,再到最后通关,真的难以抑制心中激动的心情。

    它有一种特殊的气质,就是能很巧妙的勾起一些关于游戏体验方面的美好回忆。它的地图设计是如此不循规蹈矩,会想让你迫不及待的想去看看后面有什么风景,有什么故事。它的被讨论度又是如此的广泛,会让你想起小时候回家玩红白机游戏,上学和同学讨论如何过关的情景,这种和这么多人一起玩同一个游戏的感受,毫无疑问是前无古人的。它的画面是如此的精美真实,来自于古老中国古建的魅力,冥冥之中形成一种感召,让我想有朝一日也跟随里面天命人的脚步去那些实地去探个究竟。

    我是真的被这个作品迷住了,非常感谢游戏科学带来的这几十小时的完美体验。对我而言,这段2024年在电脑前的旅程会值得铭记。

    2023-09-28 16:11 CST (1695888685)
  • 超级马里奥兄弟大电影

    任天堂 TMD 就是世界的主宰 —— Angry Video Game Nerd (喷神 James)

    上周六带着小朋友,妻子,以及两年没有见的母亲一起去看了最近刚上映的《超级马里奥大电影》

    小朋友很高兴,从她可以开始试着玩游戏起,我就陪着她一起玩马里奥,很长一段时间,《马里奥3D大陆》是她唯一会玩的游戏,最喜欢的角色不是碧琪公主就是罗莎塔。并且去年看了预告片之后,她也一直心心念的念叨着这部动画电影,一度还担心以后家里不安装电视机而看不到它。马里奥游戏都没有太多配音,看了这个动画她终于了解到了酷霸王为什么这么老是要抓碧琪公主,理解了那么一丢丢这些人物的关系和剧情脉络 —— 虽然坦率讲马里奥其实剧情都不那么有所谓。

    妻子也比较高兴,虽然她可能对于马里奥涉猎并没有那么多,但是观影过程中听到了很多她的笑声,唯一可惜的是可能因为工作原因,观影中花了不少时间在微信上,没有真正的投入进来,稍有遗憾。

    母亲应该也很高兴,看完电影后问了我很多次这是不是就是我小时候玩的游戏。她不是那么懂游戏,我一下子有点不太知道该怎样回答她对这个水管工大胡子大叔的感情,当时只是答了其实我一直到现在也还会玩。但当然了,实际上马里奥对我来说远不止于此。

    我接触马里奥当然和绝大多数同龄人一样,是从红白机(国内玩家当然大部分是小霸王类的兼容机,我也不例外)的初代开始,然后后面又经历了完成度相当高的三代,可惜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太难了,甚至玩不过第一个世界。再后面通过电脑模拟器接触到了 N64 的初个 3D 化作品《马里奥64》,上了大学买了 GBA / NDS 又陆陆续续玩了很多马里奥历代的作品。到后面 Switch 《马里奥奥德赛》通关时,那时候还非常感慨,竟然已经认识这位大叔差不多 30 年了。而后就等来了这个巨大的惊喜,也就是这个电影版本的问世。

    作为一个资深的马里奥迷,当然明白这不是马里奥系列的第一次影像化。小时候有幸也在某个暑假在电视上看到其 1986 年的超级马里奥兄弟的动画片版本(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来自于《小神龙俱乐部》),当时并没有看全,因此其后续到底发展如何让当时还年幼的我在非常长的时间里耿耿于怀。或者说其实也并不是真的想要了解剧情,仅仅是看到它们能活灵活现地动起来就已经足够让我感到感动了。

    这个系列游戏有多伟大我想我应该也没有必要再在这里多费笔墨。就提一个音乐,它的第一关 World 1-1 的背景音乐其实就可以说是电子游戏的代名词。而这部电影里面用丰富的,充满变化的各种历代的名曲作为电影的配乐,让我沉醉于其中,可以说一本满足。

    是的,就如网上所说,这个电影其实没有什么剧情,整部影片都可以说是游戏的彩蛋,但是看下来就是会感到开心和快乐。任天堂果然是永远会把玩家当成小孩子一样对待,让我犹如儿时夏天初见这位水管工大叔时的那样单纯的快乐。

    也许,我应该带上我的手柄再去刷一次。

    2023-04-12 01:00 CST (1681232455)
  • 清明

    清明节是个特殊的节日,作为一个缅怀逝者的节日,毫无疑问可以说和死亡有关。而和死亡有关,也就和自己有关,所以就把这些多年来脑子里面的一些碎片片段组合了一下,记录下来。

    前两天和一个旧友东拉西扯的聊到了我这个网站,除了我显摆这个域名,也顺带着讲了讲我一直以来的设想:我想把这个地方做成我的“墓碑”,还设想了一些包括比如说训练一个自己的 AI 托管在这个主机上,让自己的替身继续“存在”下去的一些胡思乱想的想法。也许“我”这种到时候脱胎于二十一世纪的“AI”到时候能给未来的考古学家一些特别的想法也不一定。

    我自己是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并且也是那种会和 ChatGPT 聊其实我们没什么差异的人 —— 是的,我们和机器真的没啥太大区别,所谓的情感,只是大脑里的化学反应复杂到了一定的程度,这个想法 ChatGPT 也能认可,这让我感到很满意。但不像宗教信仰者可能会从来世或者死后天堂的角度那样安慰自己,我虽然完全不相信来世或者天堂,但也并没有说会那么害怕死亡,因为说到底死亡不过是组成我的物质从一种形态转换到了另一种,我身上的氢原子,宇宙大爆炸之初就出现了,我身上的重金属原子,大部分是超新星爆炸的产物,所有人在这些点上都没有什么不同。死亡只是重组了这些物质的宏观状态,组成我的大部分物质都事实上仍然存在,只是无法再以人类的宏观形态和大家交流了。

    但是小朋友的出现让我觉得这个过程真的最好来的慢一点,时间过得很快,从她还是个皱嘟嘟的小怪兽到现在的古灵精怪好像感觉是只有一瞬间,经常会有一些不经意的瞬间意识到自己会想她,也经常会反省自己有没有在一些方面做的足够称得上是一个好父亲,或许这就是其他人所说的,发现自己离不开孩子好像比孩子离不开自己更多一点。由此及与自己的至亲,也想着后面也要尽量的对他们好一点,不要留有一些不该留有的遗憾。

    我会找机会试着教会小朋友死亡的概念,最近的一次尝试是让她看了一个自己喜欢看的,一个经常上传自己狗狗视频的视频博主,对他的狗狗因病意外离开的一个葬礼的视频。虽然她已经能理解视频中的狗狗死亡了她以后看不到这个她挺喜欢的视频了,但肯定还没有完全理解这种离开其实意味着永恒,我也还没敢告诉她有一天我和她的妈妈也会这样离开她。但作为一个开始,我觉得这样就好了吧。这种无忧无虑的日子对于我们已经离去,但是对她,还可以再留一些时日。

    都说人生始终是一个不断道别的过程,随着年龄增长,熟悉的人的名字渐渐离开,最后也就到了自己。但在那个时刻到来之前,还是珍惜这些所有熟悉名字的人们,人生短短不过三万天,希望可以留有一些瞬间,让自己觉得“值得”。

    2023-04-05 23:00 CST (1680706800)
  • 环境常量

    今天在让小朋友不要太久看电视玩游戏而在阳台上远眺放松眼睛休息的时候,发生了一个我觉得很有趣的对话。

    👧:你小时候抓到过的刺猬有没有拍下照片呀,我想看看。(说的是我以前跟她提起过我小学时意外抓到过一只估计是邻居养的刺猬,用纸箱罩住一晚上又咬破箱子溜走了的故事)
    👨:那时候手机还没有拍照功能,而且事实上爸爸家里面也还没有手机。
    👧:为什么那时候还没有手机呀(然后哈哈大笑,她把这个当成了一个玩笑)
    👨:爸爸没有开玩笑,手机那时候很贵,而且就算有了手机也不能拍照,有拍照功能的手机要在后面才被发明出来。
    👧:啊,为什么?

    虽然小朋友还小,不曾拥有她自己的手机,但可以说自从一出生起,她可以每天都看到爸爸妈妈都在不同程度地和手机打着交道。甚至包括她去上的这种学前班的语言课,也会弄出来《手机有魔法》这样的表演节目,其内容主要就是父母少玩些手机,多关注一下小朋友这类的主题。所以可以说他们的生活中,手机已经是无处不在了。

    所以从程序员的角度来说,可以认为这是这个时代的小朋友自出生就已经被定义了的环境常量。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这个世界是循序渐进过来的,但对于这些小朋友而言,他们可能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智能手机的时代了。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小时候,虽然不多,但父母也会跟我讲起一些他们小时候的故事。特别是母亲,因为家庭方面的原因,相对她的故事坎坷和苦涩的成分可能会更多一些,那时候自己也小,很难真的去理解这些故事所承载的真正意义。但就是最近,对这些更加过去的苦难突然多多少少有了一些实际的感受。

    可以说刚过去的两个月对于国人来说都是一段比较难熬的时间。开放前的舆论的喧嚣,对于突发事件的争吵,对于长时间封控所带来的焦虑。开放后的集体感染,SNS 上随处可见的各种难熬的症状分享,对政策和相关人士的质疑和批评。以及这当中可能可以算是火上浇油的,不管是开放前还是开放后都无处不在的审查和自我审查,甚至后来发展到我觉得已经是以 block 本身为卖点的纯情绪式的宣泄。都展现了这一段时间,或者说过去的三年确确实实是一个苦难。

    接受这些情绪的输出也会有传染,也会给自己带来坏情绪,所以回想起来这两年也在线上线下,墙里墙外也和不同的人争论过一些观点。但是就是今天,即使是个人维度可能也有一些低的维度的感悟,觉得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就都是我们接下去生活的环境常量了。这些糟心事肯定还会继续一段不短的时间,也不会因为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公历年就会突然让所有的坏事情变好。并且如果把我们每个个体视作一个“进程”,说实话影响不了这些环境常量太多。所以或许还是老生常谈的,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家人。这个略显特殊的时代,管控好自己的好心情虽然有点难,不过我觉得仍然值得努力。

    不过幸运的是,我似乎应该算是个乐观主义者,我也将继续保持乐观,并且也将继续做个俗人。

    最后,有耐心看完这篇明显有些胡思乱想的杂文的朋友们,还是想祝各位在新的蓝星公转周期下尽量能够顺利和快乐,以及更重要的,这个新的环境常量下所需要的,身体健康。

    2022-12-31 23:59 CST (1672502340)
  • 没有电视

    在差不多两年前的时候,因为妻子的强烈要求,为了小朋友未来的上学问题,把家里的一些积蓄,动用了她老家老宅的部分拆迁款购置了一个市区的老小区的房子。

    如今随着小朋友的慢慢长大,搬家装修也就慢慢提上了日程,因此上周就抽了个空全家又过去再仔细看了看这套我们租出去接近两年了的房子。在不大的空间里规划了一下未来的家的设想。

    受限于预算,所以这个买来的二手房相比起我们现在的宅子,空间局促得多,我又有比较强烈的在家办公的需求,因此对于客厅这种空间要求相对奢侈的存在就想尽量能省则省。妻子也有类似的看法,因此就看起了无客厅化装修的一些方案,然后我们经常说起的一句”客厅不放电视”就悄咪咪的被小朋友听了去了。

    时间到了今天晚餐,又聊起了搬家的话题。小朋友偷偷的提出了一个自己的想法:“我们能不能明年不搬家呀。”

    “为什么?”我和妻子相互看了一眼,好奇的问她。

    “因为我们搬去了的话,我就没有电视看那个马里奥的大电影了啊。”

    小朋友的这个发言,让我觉得甚是可爱。对于电视,电脑,手机,和我的妻子观点不太一样,我觉得我肯定是属于比较开明那派的,因为在我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我受到的家庭教育也并没有对这些东西进行严格限制。当然了,游戏这边还是有一定程度上瘾的,但总体来说应该还算可控 —— 大概吧。

    也因此我和小朋友有了一些共同的话题,大概在她四周岁的时候就和我一起开始玩 Switch 上的游戏,就如同我当年接触国产 FC 兼容机(比如小霸王)一样,启蒙作品也都是这个修水管修了 30 多年的的红帽子大叔。前几天马里奥大电影的预告片我也第一时间给她分享了,竟就这样的埋下了这个其实还要她等差不多一年的种子。

    小朋友,不会让你看不到这个电影的,因为爸爸也要看呀。

    2022-10-25 10:30 CST (1666665000)
  • Hello World, Again.

    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做自己的个人网站了。实际上一直到下决心把这个自己真名的域名给用起来的时候,其实也还没有完全想清楚要在这里记录一些什么。

    可能会是一些和自己的对话吧,而立已过半,马上就是不惑。在互联网这个行当里也已经打拼了十年有余,没有成就什么大事业,但是偶尔也有一些心得体会,没有记录觉得还是有点可惜的。

    另外可能想写一些可以未来给家里小朋友的文字看。现在她还小,有时候有很多话想和她说,但是她肯定听不懂,所以就还是先写下来,以后她愿意看就再看吧。

    无论如何,花时间搞一点自己的沉淀,总比所有时间都拿来娱乐来的是强一点的。

    大概就是这样,欢迎来到我的试验田,保留地。

    2022-10-24 10:24 CST (1666578240)

周星星的试验田

浙ICP备2022028799号-1 浙公安网备33011002016780